各单位:
为促进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全面落实,顺利完成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实现学校“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步目标任务,2013年5月29日院长办公会议决定启动内涵发展平台与条件保障建设计划,预算立项投入资金约1.8亿元(不含基建专项),在2013年6月—2016年6月的三年建设期内,重点建设一批内涵发展和条件保障类项目,全面提升学校学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和公共服务体系保障能力。
为了确保该重点建设计划的进度和质量,经2013年12月26日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领导小组并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内涵发展平台与条件保障建设计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立项审查与申报、经费预算与执行和项目督查与复审验收等工作。机构及成员如下:
组 长:任 健
副组长:杨小渭 王亚玲 王晓龙 王亚辉 姬 晨
成 员:由以下各单位负责人组成(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双喜 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
王俊安 学工部(学生处)部(处)长
卢爱刚 科学技术处处长
孙宏恩 教学评估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邢永平 纪委副书记、监察处处长
张怀俊 审计处处长
李明敏 社会科学处处长
李铁丁 稳定办公室主任
李 望 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
任治斌 基建处副处长
刘子毓 法律顾问
杨利民 宣传部部长
党大恩 图书馆馆长
惠益强 人事处处长
韩小卫 党政办公室主任
魏 松 后勤集团总经理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发展规划处。办公室主任由姬晨担任,具体负责立项审核报批、组织协调、工作推进、验收总结等工作。
二、建设内容
内涵发展平台与条件保障建设计划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建设一批省、校、院级重点学科和专业平台;二是扩建、更新及新建一批教学实验室、学生实践实训平台;三是重点扶持具有优势的省级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示范中心等科学研究平台;四是引进、培养一批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及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五是升级改造条件保障体系。
三、建设原则
1.针对在推进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三步走战略过程中反映出
的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按照择优扶重,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立行立改,限期整改。
2.在厘清学科、专业现状的基础上,优先考虑人才培养各个环节急需建设项目。
3.依据学科、专业发展、变化趋势,特别要注意同类院校近几年发展目标,使编制的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更具超前性。
4.审核建设项目时,既要考虑教学需要,又要考虑科研需要,考虑学科、专业发展需要;既要有利服务教师,又要有利服务学生,有利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5.建设项目在申报审批时,设计方案要有前瞻性,论证要严谨,预期效益分析要客观,考核指标要明晰,完成质量、时限、验收标准等内容要具体。
四、工作要求
为了杜绝浪费,避免投资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和资金效益,推进内涵发展平台与条件保障建设计划时应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创新项目结合实施,并遵循以下六条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领导小组负责立项审查和督查验收等工作。各副组长分工负责立项审查与申报、经费预算与执行、项目督查与复审验收等工作。
2.规范工作程序
(1)立项审批: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立项审查,按程序上报院长办公会、党委会审批并下达立项审批书。相关立项单位做好立项论证报告和议题申报工作。
(2)项目实施:按各处室职能,归口管理。计财处按立项审批书合理计划资金,保障资金按期足量投入;各归口管理部门按立项审批书的要求和规范操作实施,按期限完成,按指标考核。涉及固定资产投入的项目,由国有资产管理处组织实施并按标准验收以及复审。
(3)项目变更:变更或新增加立项,应由申报立项的职能部门将项目变更书或立项报告书报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程序审核、报批并下达审批书。
(4)考核复审:实施单位要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和验收报告,并积极配合办公室组织的复审验收考核。
3.遵守政策法规
涉及大宗物资采购和图书采购、小型工程、修缮工程、绿化工程的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政策和国家招投标法的规定执行。
4.建立咨询决策机制
学校对2013年立项总目录(见附表)所列项目的启动,实施专家咨询论证制度,领导小组按学校规定程序审核报批。未通过审核的项目,不予实施。
5.实施责任追究制度
领导小组与申报立项的职能部门签订项目管理责任书,归口管理的职能部门与实施项目的负责人签订项目责任合同书,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实施,对违规者,要实行责任追究。
6.健全考评机制
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和投资效益分析,健全立项实施管理机制和监督考评机制。确保统筹协调,目标一致,形成合力,真正促进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全面落实。
渭南师范学院
2013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