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门概况  政策文件  发展规划  理论研究  校志编纂  决策参考  资料下载  学校首页 
学院“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表
2014-11-23 19:06   审核人:

任务类型

                   主要目标任务

责任单位

责任领导

备注

党建与思政工作

1.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抓好教职员工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作风建设,以提高办学治校能力为重点,搞好干部培训。

2.在党校成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院,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程”,切实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素养。

3.在校生中党员比例达到15%左右,45岁以下青年教职工党员超过50%,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率100%。

组织部

宣传部

杨小渭

杨利民


人才队伍建设与人事制度改革

1.“外引内培”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主干学科当量生师比争取达到16:1。

2. 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到教师总数的80%,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到25%,高级职称教师占到40%以上。35岁以下青年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加强对教师队伍学缘结构的宏观调控。所有专业都有教授、各专业主干课程至少有3—5名副教授、大部分专业都有2—3名博士和6名以上硕士教师授课。

3.不断充实加强管理和服务队伍,加强管理干部、教辅人员、工勤技能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

4.创新人事管理和分配方式,实施岗位聘任制和目标责任管理制,完善部门和二级学院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体系

5.制定新的绩效津贴分配方案,建立完善校院两级津贴分配制度。

人事处

惠益强


 

 

 

 

 

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

1.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力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探索“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学分制,加大选修课比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每年设立100项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争取建立省级“大学生创新实验基地”。实施“渭华英才”卓越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建立“陕西省军民融合技术产业卓越人才培养基地”。 争取获批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争取获批10项左右省级教改项目和10项左右省级教学成果奖,力争获批若干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4.加强专业建设。再重点建设15个校级特色专业,新增5个左右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力争新增若干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5.重点建设2批校级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新增6门左右省级精品课程和4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力争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

6. 争取产生6名左右省级教学名师,建设6个左右省级教学团队。

7. 学生的素质、知识、能力水平全面显著提升,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过关率明显提高,在全国和省级专业竞赛中取得比以往更好的成绩,文理基础学科毕业生考研上线率提高到25%—35%,

 

 

教务处

相关二级学院

 

 

韩小卫

各二级学院院长


学科和学位点建设

1.研究确立学科建设整体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步骤。

2.加强重点学科、特色优势学科建设,再建设10个左右校级重点学科,申报4—6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形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汉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外语和环境科学等学科为主的重点学科群。

3.做好学科领军人物、“渭华学者”、学科带头人的聘请、遴选和管理,力争十数名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同学科领域有一定影响。

4.与省内外高校合作,多途径合作培养硕士、博士。启动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筹建工作。引进2位院士和2位知名学者,自主培养硕士、博士。

学科办

相关二级学院

王亚玲

各二级学院院长


 

 

 

 

 

 

 

科研与科技开发

1.研究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科研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改革教师教学科研考核量化办法,不断加大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力度。

2.打造30个左右学术团队,争取有50名左右学术骨干在省内同学科领域有一定知名度。

3.加强科研机构和研究基地建设,建设30个左右校级学术研究平台,争取建成15个左右省部级科研机构和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

4. 争取获准25—30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5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争取获得30项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科研成果奖,力争马克思主义理论、汉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外语等每个重点学科群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争取陕西省和国家“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项目。

5.教师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及被SCI、EI、ISTP等索引的论文不少于500篇,出版学术著作不少于150部。

6.鼓励科研机构与省市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建,形成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与渭南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作创办“渭南师范学院大学科技园”,争取加入省厅“高校科研创新与服务工程”,积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产生明显社会经济效益。

 

 

 

科技处

相关二级学院

 

 

 

王双喜

各二级学院院长


学术期刊管理

1.不断提升《渭南师范学院学报》学术质量,变双月刊为单月刊,争取把学报办成核心期刊。

期刊管理中心

王炳社


对外交流与合作

1.每年选送20名左右中青年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国内外知名大学、教育机构和重点实验室工作和访学。

2.加强同国(境)外友好学校的交流,不断拓展和争取国(境)外办学资源,搭建国(境)外人才共同培养、科研合作平台。

3. 办好“合作培养班”、“留学班”等。开展本科“2(本校)+2(外校)”或“3(本校)+1(外校)”合作培训计划,以及本科毕业转入硕士研究生学习的合作培养计划。开展学生假期文化交流项目。

 

 

国际交流处

 

 

赵爱莉


 

 

 

 

 

 

校园基本建设

1.建设实训大楼和学术交流中心。

2.建设6万平方米左右的教职工住宅楼、教授楼(集贤阁)和院士院(梧桐园)。

3.筹资建设青年教师公寓楼和学生公寓楼。

 

 

基建处

 

 

王对启


1.加强三个校区的资源统筹,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基础设施、基本服务、校园绿化、水电暖供应、安全保卫等条件,提高校舍、土地、设备的使用效率。

2.整修南北校区,优化资源配置。

3.搞好校园稳定安全管理工作。

 

后勤集团

稳定办

保卫处

 

魏  松

李铁丁

王争辉


1.建设20个专业实验室、实训室和师范生教师技能培训中心,更新扩充语音实验室,增加多媒体教室数量。

2.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做好校园网、计算机公共实验室建设工作。扩容教育网和本地互联网出口带宽。

3.加大数字化图书馆和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投入力度,为教学、科研、招生、教育网资源访问提供方便。

 

国资处

图书馆

 

王亚辉

党大恩


 

 

 

 

校园文化建设

1.加强对内对外宣传,推进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化建设。

2.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培育和塑造大学精神。

3.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成立大学生艺术团及文娱体育团队。

宣传部

团委

艺术学院

教科学院

杨利民

邹朋波

季玉民

李永新


1.加强学风建设,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2、积极参与实施省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计划”,争创省级“创业实践基地”。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满意率明显提高。

 

学生处

 

王俊安


1.坚持院务公开,创造有利于全体师生知情和监督的环境,完善师生反映问题和提建议的有效渠道,及时听取师生的合理化建议。

2.加强教代会制度建设,加强教代会代表的全局观念教育、职责教育和维权意识教育,引导其履行职责,为学院发展建言献策。

3.改善离退休职工活动条件,做好服务工作。

 

工  会

 离退处

 

张秋霞

 崔  启


 

 

 

职教与继续教育

1.不断拓展办学途径。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设施和教师资源,与渭南市共建乡村教师教育培训基地,争取新的“国培计划”项目。

2.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申报陕西省乡村教师教育培训基地。

3.与陕西师范大学等校合作,实施“农村教育硕士培养计划”,提高农村中小学师资层次。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聘请教育管理部门和有关行业专家为“双师型”实践指导教师,抓好职业技术师资培训。

 

 

继续教育学院

 

 

史天胜


 

党风与廉政建设

1.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

2.健全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和离任审计制度,强化监督落实。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搞好述职述廉工作。

3.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理腐败。

监察审计处

组织部

邢永平

杨小渭


“十二五”规划的执行

1、围绕办学目标,加强调研和学校发展战略研究。

2.加强“十二五”发展规划执行情况的监控反馈工作。

3.加强学校规划执行的评估督查。

发展规划处

高教研究室

张怀俊

张  联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14 渭南师范学院发展规划处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渭南市朝阳大街中段 邮编:714099 电话:0913-2133973
后台管理